按风俗房子拾掇好,父亲和他到吴玉花家“要媳妇”。

本来认为她妈可能出点难题,比如要点彩礼钱,要点东西什么的。没想到她妈非常痛快,什么也没要,对这种说法还非常奇怪,“怎么——还要‘要媳妇’?不是登记了吗,还要什么要?搬到一起不就行了!”

弄得父亲一点准备都没有,忙说:“这可不行,咱是明媒正娶,怎么也得举行个仪式!”

她妈说:“这我可管不着,其它的,你们看着办吧!”

和吴玉花商量,她也没主意,“别管那么多了,就快结婚吧!”

好像等不及了。

贾清就很惭愧,替她难过了好几天,这话由她说出来,真的不正常。在农村,有哭亲的风俗,新媳妇临出们都要哭几声,表示对娘家恋恋不舍,当妈的也要哭几声,表示对女儿恋恋不舍。当然,也因人而异,有的哭有的不哭,走个过场。

也有办的挺大的,哭的悲痛欲绝,越这样越说明母女感情深——可这娘俩倒好,像没事人儿似的!

把这事说给父亲听。

父亲不这样认为,说他不知好歹,明明嫌了便宜,还卖乘,恣的差点没憋住笑。

瞪着眼睛说他:“真叫你掏着了,找了这么个丈母娘,彩礼都不要!”

叫他不要节外生枝。

不过父亲又说,“人家不要是人家的事,咱该给的还得给!”

叫他把吴玉花约在新家里,自已去了吴玉花家,塞给她妈二百块钱,当时,二百块钱可是大数目。可她妈说什么也不要,是好歹收下的!

就很奇怪,起先不让吴玉花结婚,在家干活,为家里挣钱,现在要结婚了,本来应该趁机剥削一把,却什么也不要,这么大方,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。

惟一的可能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吴玉花的亏欠之情。

谁知道呢?

没叫吴玉花知道,怕她难受。

就这样,结婚头天用自行车把她带回老家,在婶婶家住了一宿,第二天一大早,用小推车推回家,左边是她,右边是块大石头,石头用红纸包着坠偏。

家里早拾掇好了,由于只在家里住两天,父亲也没怎么拾掇,打扫了卫生,贴了“囍”字,腾出厢房当新房,拜了堂,成了亲。

摆了十五桌酒,在院里和邻居家院里。

天气虽然不暖和,也凑合,农村人磁石。

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了。

在农村这算隆重的。

结完婚在家住了两个晚上就回来了,所以这么急,是结完婚要“回三日”,就是新媳妇回娘家。她妈做了几个菜招待他们,那天她爸也在家,很沉默一个人,自始到终没说几句话。

吴玉花大概随她爸。

叫了“爸”,“嗯”一声就算完事。

吃了饭回了自已家。

本章已完 m.3qdu.com